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范文
小编:junhui日期:2024-11-09 13:17:51浏览:53分类:公务范文
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范文(精选9篇)
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范文 篇1
西安是明代的全国军政重镇,西安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钟楼构建于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关中一带连连发生地震,民间相传城下有条暗河,河里有条蛟龙,蛟龙在翻身,长安在震动。朱元璋怕了,心里感觉不踏实,于是想办法要压着它。道人术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在西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钟楼,钟乃天地之音,可镇住蛟龙。为此,朱元璋专门修了一个全国最大的钟楼,并调来“天下第一名钟”景云钟前来助阵。
钟楼修了,朱元璋又派他的大儿子镇守西安,这就是著名的秦藩王,秦藩王的王府就在今天的西安新城。碑林博物馆正门口那两个铜狮子,就是秦藩王王府的东西。
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其间还有一次迁都之议。有大臣主张迁都西安。朱元璋曾有些心动,专门派太子朱标赴西安实地勘察,选择宫室基址,并绘制陕西地图进献。但这位太子返回后一病不起,次年便死了。迁都西安一事终未实现。
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范文 篇2
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
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为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悦耳之声了。李允宽所书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画龙点睛,说明了鼓楼的实际意义。
现在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全城景色。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
从50年代开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缮鼓楼,90年代又贴金描彩,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恢复 “晨钟暮鼓”,1996年西安市决定重制鼓楼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径3.43米,重1.5 吨。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制,加上4个铜环共20xx年,象征公元20xx年,催人奋进,跨入21世纪。该鼓声音洪亮、浑厚,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中国最大的鼓。在钟楼和鼓楼之间,开辟为钟鼓楼广场,绿草红花点缀其间,造型独特的声光喷泉不时变换,是古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范文 篇3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兼用来打更。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因此守卫异常严格。
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城墙的长乐门、安定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20xx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到了明神宗万历20xx年,将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5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小得多。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楼体呈长方形,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文武盛地”,北为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声闻于天”。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范文 篇4
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
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为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悦耳之声了。李允宽所书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画龙点睛,说明了鼓楼的实际意义。
现在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全城景色。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
从50年代开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缮鼓楼,90年代又贴金描彩,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恢复“晨钟暮鼓”,1996年西安市决定重制鼓楼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径3.43米,重1.5吨。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制,加上4个铜环共20_年,象征公元20_年,催人奋进,跨入21世纪。该鼓声音洪亮、浑厚,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中国最大的鼓。在钟楼和鼓楼之间,开辟为钟鼓楼广场,绿草红花点缀其间,造型独特的声光喷泉不时变换,逝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范文 篇5
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古城西安,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是你们本次的导游,我叫许晨轩,大家叫我许导或晨轩就可以了。下面让我们开始西安古城墙之旅吧!
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西安古城墙,西安古城墙又称为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中心。
请大家紧跟我不要掉队,我们前面的是城墙的主城门,像这样的城门共有四座:我们面前的长乐门(东门);还有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它们四座城门作为明城墙的原有城门,因当时的军事,防御需要,都是单门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墙,两道城墙之间又形成了翁城。至今为止,四座城门中除永宁门外,其余三座城门都只剩下两道城墙。
好了,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请大家一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本次游览结束
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范文 篇6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钟鼓楼及城墙沿途讲解的导游_钟楼的钟声诠释了西安古城的古朴和这座历史古城的浑厚。那么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会在欣赏钟鼓楼城墙沿途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西安这座古城风韵的另一面,那就是西安的饮食文化,说起西安的饮食,大家能否说出西安有哪些比较有名的小吃吗?
西安的饮食文化洋溢着浓郁的西北风情,品尝西安的风味小吃是游西安的一大乐事,无论是一直被西安人钟爱的羊肉泡馍,还是名扬海内外的“西安饺子宴”,都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我的右手边有两幢仿明清的建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建筑上很醒目的一句话“千古风味饺子香,传奇品质德发长”,对,这就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德发长,德发长是以饺子宴而著名的。大家如果想去品尝的话可以在我们旅行完之后互相结伴去感受一下德发长的非同寻常之处,同时也告诉大家一件很不幸的事:我也没品尝过这里的饺子!不过我想它既然打出了千古风味这一名号,想必一定实至名归吧!说完了饺子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羊肉泡馍在哪个地方有卖的?那么请大家随我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德发长隔壁有个同样建筑风格的酒家——同盛祥。在同盛祥的门口我们会不经意留意到一个雕塑,那么大家能说出这个雕塑展示了陕西八大怪中的哪一怪呢?(凳子不坐蹲起来)同盛祥主营牛羊肉泡馍、各种特色小吃,而且将传统特色与现代时尚融为一体,所以来这个地方来就餐的话我想大家会感受到西安文化的多姿多彩吧!
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范文 篇7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20_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到了明神宗万历20_年,将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5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小得多。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楼体呈长方形,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文武盛地”,北为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声闻于天”。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范文 篇8
大家好,我们现在到了雄健宏大、古雅优美的鼓楼,鼓楼的街道两边都逝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各种知名的西安小吃应有尽有,那么我想问一下大家,西安最有名的小吃一条街是什么街?不言而喻,就是回民小吃一条街,来到西安的游客如果有机会来回民一条街的话都认为西安回民街有它很独特的一面,那么为什么这么说?我想不光是因为街道两旁大量的美食店铺和饰品店带给我们无限的吸引,更是因为这条街道深厚的文化吧。
回民街一般指的誓楼到北院门一线,南北走向的街道,不过有时也会把相连的化觉巷、西羊市还有大皮院一同算进去。回民街顾名思义就是回民聚居之地。西安回民街是回民区的一条街道,大约500米左右,特点是青石铺路,绿树
成荫,路的两旁逝色古香的仿明清建筑物,两边的商铺主要是以经营餐饮和一些具有陕西特色的饰品为主的,而且都是由回民经营的,具有浓郁的清真特色,深受外来游客的的喜爱。
大家现在看到的街道两旁的饭店都是正宗的回民饭店。其中有几家比较有名的饭店如清真平娃烤肉店、贾三灌汤包、红红酸菜炒米、大皮院的老孙家羊肉泡馍等等。其中关于西安的羊肉泡馍还有一段比较风趣的传说,相传大宋皇帝赵匡胤在称帝前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饮挨饿的生活,有一天他来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铺前,掌柜见到他非常的可怜,所以就让他把自带的干馍掰碎,然后掌柜就浇了一勺滚热肉汤之后放在火上煮透。接着赵匡胤就大口大口的吃完了那顿饭,当时他感到这顿饭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有一天,他路过长安时,仍忘不了当年在这里吃过的牛羊肉煮馍,就同文武大臣专门找到这家饭铺吃了一碗牛羊肉煮馍,吃完之后仍然感到鲜美无比,所以就重赏了这家店铺的掌柜。从此皇上吃泡馍的故事一经传开,牛羊肉泡馍便成了长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赞美诗句。所以有机会大家可一定要品尝一下当地的民俗风味。
其实在回民小吃一条街上,还有很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饰品供大家选购,大家可以看到这些饰品可谓是琳琅满目,种类多样,比如这里还摆放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饰品,那么大家可以买上一两个作为来西安的纪念。于此同时我们可以注意到这里的有很多有卖小孩穿的老虎鞋、大红帽子等等,大家都知道红代表吉祥与如意,所以我想大家还是有必要在回民街选购一些纪念品的。
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范文 篇9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兼用来打更。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因此守卫异常严格。
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城墙的长乐门、安定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20xx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到了明神宗万历20xx年,将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5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小得多。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楼体呈长方形,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文武盛地”,北为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声闻于天”。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 上一篇:成都四姑娘山的导游词
- 下一篇:返回列表
猜你还喜欢
- 11-09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范文
- 11-09成都四姑娘山的导游词
- 11-092024年贵州织金洞的导游词
- 11-09写九寨沟的导游词400字
- 11-09重庆武隆的导游词
- 11-09湖南景点导游词
- 11-094分钟导游词湖北省以内
- 11-09介绍湖北腾龙洞的导游词范文
- 10-27聊城导游词范文
- 10-27安徽导游词
- 标签列表
- 热门文章
- 最近发表
-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