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范文

平顶山市区导游词

小编:libinghua日期:2024-09-06 11:39:46浏览:5分类:公务范文

平顶山市区导游词(精选3篇)

平顶山市区导游词 篇1

  各位游客:

  平顶山位于本溪市区南,海拔六百五十七公尺。山势巍峨,顶部平坦,面积有二百五下亩,故名“平顶山”。山顶四周有绝壁围绕,似刀削斧劈,峥嵘峻秀。置身北端崖上,偌大山城,一览无余。山南有公路直通山顶。山顶有古庙、碑林、电视转播台。将逐步把山顶建成为高山植物园。平顶山是本溪市的卫士,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至今尚有战争遗迹

  登山俯瞰,美丽的本溪市区尽收眼底。西望太子河,蜿蜒如带,流过市中心,而逝于西山脚下。四座铁路桥和两座公路桥横跨太子河,衔接两岸,真好像中国墨竹画一样,一节一节地钩到银色的竹竿上。南面是高炉群,火光映天,烟雾迷漫。河西岸是闻名远东的彩屯煤矿竖井。河东岸是横穿全市的沈丹铁路,条条铁轨如同巨蟒向南北伸延。太子河两岸厂房林立,街树掩映着黄、白、红、橙各种颜色的建筑群,把市区点缀得五彩缤纷。近处是市区的绿色宝珠--"望溪公园",一片苍松翠柳拥簇着玉碑红亭。如果遇上晴朗天气,极目远眺,百里外的辽阳白塔可绰约映入眼中。回望四周,峰峦起伏,众山皆小,敛回目光,漫山陡壁,扶松踏草、寻访古迹,一幕幕烽烟战火,油然浮现于脑际。平顶山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明初龙虎将军马云、叶旺,战几无朝辽东遗臣高家妈就在这里。明成化四年,建州女真军过鸦鹘关,入侵本溪,明军辽中卫佥事胡珍,在此设伏阻击,敌众势强,明将虽奋勇抵抗,奈因寡不敌众,胡珍以下五十六员大小将领全部战死。清末,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因分赃不均而火并,在我们国土上打仗,这里更是炮声隆降。据《东三省古迹遗闻》记载,清初,侠士神弹李五,耻为清官,隐居在平顶山的"玉皇阁"。迄今尚存一间庙两口缸,他饮用的一眼井水仍清泉汪汪。晚清拔贡、辽阳秀才白永贞曾为他留下一块石刻,上凿:"英风万古"、"玄极无上"、"警世无方"十二个字,他那英风侠骨,引起后人的赞赏和回忆。

  而今,这座饱经沧桑、阅尽人间春色的高峰,已是旧貌换新颜了。一条柏油公路由山南直达峰顶,巍峨的电视发射塔耸立山巅,久居城市的人们,每逢节假日常结伴登山,赏目舒怀。为开发平顶山旅游资源,本溪市新建了平顶山索道,更加方便了平顶山的旅游观光。

  本溪平顶山,原名“青云山”“平定山”,海拔高度657米,(索道票上印为661.2米,有待考证)占地面积17平方公里,是一座美丽的“城中之山”,仿佛一颗镶嵌在燕东盛境上的璀璨明珠,傲然屹立于山城,见证着山城的巨变。向山城人民述说着历史、展示着未来。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早在3000年前,平顶山就有古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传说唐朝红袍督盖苏文之妹驻山修筑营盘,开凿“七口水井”,只保留四口,至今仍出水的唐朝古井就是平顶山兵家必争之地的最早记录,验证了平顶山“兵山”之说。山顶的元代古城墙遗址向我们述说着从前的金戈铁马,见证着历史的兴衰和演变;收集有诰封碑、墓碑、寺庙碑等四十余块的碑林,向我们展示着辽东上千年文化底蕴和近百年城市的文化积淀;清朝的日俄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残留的军事碉堡、坑道、掩体等,更是成为平顶山战役及解放本溪战争的直接历史见证。

平顶山市区导游词 篇2

  尧山山峰奇特,瀑布众多,森林茂密,温泉优良,人文景观辉煌,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分为冬凌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龙潭、半仙居、石人、鸡冠石、白牛城、秘洞、温泉十大部分。专家评价具有华山之险、峨嵋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是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科研、探险的好地方。

  大山壁立,异峰如塑,怪石纷呈,是尧山自然风光的一大特色。站立主峰玉皇顶上,千岩万壑,飞龙走凤,远近高低,景色迥异,构成了一幅幅美不尽收的图画。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曾两次登上尧山,并为尧山的秀色所陶醉,欣然留下了“中原独秀”的墨宝。

  尧山也称大龙山,是尧的裔孙刘累立尧祠纪念先祖的地方,为天下刘姓发源地,又因山上众多石峰酷似人形,后史称之为石人垛、石人山。

  尧山的奇峰怪石、山花、红叶、飞瀑、温泉、湖面、云海、原始森林、珍禽异兽及人文景观构成了完整的风景体系,现已命名的景观有240多处;60-200米高的瀑布17处,高的石柱40多处,石人、将军峰、千丈岩、和合峰、白牛城口、王母轿、通天河、九曲瀑布、鬼门关、南天门、报晓峰、猴子观音等景点遍布景区。

  尤其迷人的是那些山泉、溪流、瀑布与深潭。尧山的山泉,活泼俏皮,似呵似闹,如泣如诉,善于变化,富有生机。数百山泉汇成清澈的溪流,像山魂的精灵,淙淙潺潺,叮叮咚咚,一边与行人对歌,一边充当向导。沿着溪流从深山幽谷腾跳而出,遇到悬崖绝壁,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轻盈飞泻者有,磅礴萧洒者有,丈二八尺者有,高悬数十丈者也有。滴水穿石,积水成潭。

  黑龙潭、白龙潭、百尺潭……藏身于陡涧,隐形于山林。在众多瀑布中,九曲瀑布和白龙潭瀑布最为壮观。九曲瀑布:由于水流下切磨蚀与岩石承受侵蚀能力不同等因素,断崖上形成数个深度0.3-1.5米不等的凹窝,呈之字形自上而下分布,使壁面凹凸不平,水流形成三弯九曲之状。白龙潭瀑布:水从山顶直泻而下,奔腾飞流如白龙降临,激越水声似虎吼雷鸣,声传数里之外。低处,水珠飘洒,浪花飞溅;高处,云水烟雾,弥漫凌。潭中游鱼,忽隐忽现,忽聚忽散,没浮自若。

  王安石曾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寡。而天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尧山深林野蔓,即使奇葩深藏也名不世传。然三十六处名胜,七十二个景点,处处绮丽如画,每处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和奇妙的神话传说。

平顶山市区导游词 篇3

  尧山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城西北6公里的山口镇山口村南、北两侧,中间为低谷,形成南北两峰,南峰称尧山,北峰称宣务山,合称尧山,又名唐山,当地人俗称为南山、北山,属太行山支脉,成东北——西南走向。尧山(南峰)海拔157.6米,南北长约2.8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8公里;宣务山海拔119米,南北、东西各约1公里,尧山占地总面积4.8平方公里,周围盘绕着许多公路。而围绕在山脚下,路两旁形成的错落有致的村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山口村。

  尧山隐见是隆尧县的八景之一。地方志书说,春夏天初曙,远望若城堞兵马旌盖,围聚山岭。后明代文人马健写了一首诗:大造钟神秀,名山有圣朝;冲霄惊远望,平地拔清标。丘垤依依近,云天矗矗遥;穹碑照帝力,披读忆唐尧。这首诗中提到的唐尧是个很伟大的人物。相传,上古尧帝曾长期活动于尧山一带,始封于此,建都“柏人”,曾登此山以观洪水,因名“尧山”。尧帝为古代仁君之典范,晚年禅位于舜,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高度文明的社会。为纪念尧帝,在尧山顶上,自汉代至民国年间,历代都修建(或维修)尧帝庙。元代大德年间扩修了尧帝庙,刻立了由郝经撰文的高约6米的“唐帝庙碑”,使朝拜尧帝的活动又达到一个新高峰。这篇碑文被记载到《畿辅通志》中。民国时期,战事频繁,尧帝庙也遭受了浩劫,破坏严重,惟独留下庙前的两个碑。由于尧帝庙很有名,许多名人曾在庙前进行祭祀,写下了很多诗文,如元代的大文人王恽、明代贡珊、王希孟、陈登云、马健等人。

  尧山位于邢台市隆尧县。尧山山口庙会历史悠久,山口庙会的活动区域在隆尧县城西北6公里的尧山及南侧山口村。山口庙会一年五会,以农历四月初一的庙会最大,会期半月,涉及冀南及邻省数十万人参加,盛况空前。相传上古尧帝,曾长期活动于尧山一带。尧做为中国历史上仁德之君的典范,受到历代人民的崇敬,更深入尧山一带的民心。因此,至少从汉代起,历代都在尧山之颠建有尧帝庙,千百年来,受到广大民众的祭祀和朝拜。至唐代,山上的石窟开凿后,朝拜尧帝和佛事活动同时兴旺,元代大德年间扩修了尧帝庙,刻立了由郝经撰文的著名大型“唐帝庙碑”,使朝拜尧帝的活动又达到一个新高潮。明朝末年,当地进士赵渔正式立尧山庙会,并把尧帝神化,与玉帝、孔圣人同供在“三天阁”内,又增道教、民间众神,使尧山庙会融民间信仰和物资交流于一体,延续至今,经久不衰。尧山庙会历史悠久,涉域广大,形成以祭祀、朝拜尧帝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尧文化活动,形成当地纯朴、善良的民风和以尧帝为榜样的学风,因而是尧山一带成为人文荟萃、名人辈出的人杰地灵之乡。尧山庙会是中国历史上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挖掘、研究和弘扬尧文化提供了广阔的文化空间。

  尧山,又名唐山,其孕育和承载的尧山文化,一度使尧山成为华北平原上璀璨的人文明珠,目前尧山文化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自从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宣务山及其周围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许多帝王将相在此活动,发展壮大,同时,这里也诞生了不少历史名人。宣务山东南的郭园村是后周太祖皇帝郭威的花园,该村村北的汪家庄遗址就是郭威皇帝的故居。宣务山南端的西山南村,五代时叫“柴家庄”,是后周世宗皇帝柴荣的故乡。坐落于山口镇不远地方的孔岗,又叫圣神岗和夫子岗,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曾在此岗读书,后人在岗上建“奉圣祠”以为纪念。清代时,有唐山县知县在此写了一首流传很广的诗:大哉孔子大哉尧,冈秀峰奇拟类招;峰让冈头五色润,冈输峰顶九重超。元代孔子后裔孔璠自曲阜来此处定居,后到陕西任河渠副使并重新开凿郑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在宣务山上还有座书房楼,原为明末进士赵渔青年时代读书处,原建早废。现在建筑是1986年经省文物局批准,由当地群众集资重建的。相传,赵渔是宣务山西南大千言村人。他曾在宣务山东麓峰顶修建“资治书院”,在此刻苦攻读。

  因此,当地老百姓都称他为“赵二魁”、“天下独二魁”以盛赞他的聪明和才学。走进现有院落,一条甬道直通山口村大街,甬道有石砌台阶44级,两边安装白石栏板70米,共66块,浮雕传统图案有双龙、双凤、龙凤、双狮、福禄寿、万象更新、一帆风顺、贵子乘龙、平升三级、喜上梅梢及赵渔题字、名人书法等70余种。走进院落,书房楼、皇姑楼、卧佛殿、三清殿、观音殿、药王庙、火神庙、财神庙等六处建筑、24间房错落有致,建筑面积达1800平方米,基本再现了原来书房楼的格局。如今,卧佛殿内有墨玉石雕卧佛,观音殿内有石雕观音像。院内复原的唐代准提千佛塔(原塔毁于“文革”)一座,直径1.30米,高6米,系八角四层楼阁式石塔,四面佛式塔顶,宝葫芦塔刹,塔身浮雕佛像1000尊。这众多的文物古迹群相映争辉,闻名中外。